•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言论 > 评《古为今用论三国》
评《古为今用论三国》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42466    作者 : 朱新娥    2019-01-22

按照当今的流行语,《古为今用论三国》是一本超级实用的好书。作者不仅对三国的“国”“人”和“事”烂熟于心,而且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商场”“职场”甚至是“情场”,重点突出“用”字。

首先从“人”的借鉴性看,三国中的“人”,吕布因为有勇无谋,最终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关羽有勇有谋,也是正义、勇敢和气节的化身,但他刚愎自用,最终也自食其果。作者充分阐述三国中“人”的个性,优点和不足,就是希望今天的人们能以“人”为鉴,做个尽善尽美的人。

其次是从“事”的借鉴性看,三国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比如“马谡失街亭”,是因为马谡驻守街亭时候,排兵布阵不因地制宜,照搬兵书,诸葛亮看了布防图之后,严正指出潜在危机,但是马谡居功自傲,听不进旁人的意见,结果“失街亭”。现在组织用干部、企业在用人的时候,面对一些违反党纪国法、犯下错误的人,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以儆效尤。诸葛亮用“八卦阵”迷惑敌人,打败了无数敌人,同样适用到了商场。某旅游区的特产商店,琳琅满目,因为东西太多,游客失去了选择方向,没有目的性,旅客却寥寥无几。后来游客从一个门进,一个门出,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布满了几十个特色商店,选择性明确了,游客可能会因为购买某个小吃、某个地方特产而排队等候,人都有从众心理,不管是否需要,迷迷糊糊的也跟着消费,这就是作者对三国中的典型“案例”剖析与现实生活的运用。

作者将三国中的“人”和“事”理性的分为《实践类》《人才类》《经营类》、《管理类》、《决策类》、《思想类》,能够让需求者按图索骥,按需入门,找到自己所要的需求点。    

当然,作者并没有从“国”上阐述三国的制衡的现实意义。刘备为何大意失荆州,实际并不是“大意”而是“有意”,面对强大的曹操,诸葛亮就是想通过“吴”制衡“魏”,使得弱小的“蜀”真正休养生息,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新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到一个繁荣昌盛的强国, “中美俄” 正在演绎一个现实版的“三国演义”。

(责任编辑/唐永谊)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