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言论 > 微语:琐碎的创新
微语:琐碎的创新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16644    作者 : 微语    2015-03-28

“无底价”现在是挂在陶瓷同行嘴边的高频词之一,对于在佛山询价的从事出口陶瓷业务的国际客户来说,陶瓷产品价格一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今年尤甚。大家相互调侃的时候,都在怀疑自己谈得艰苦卓绝的潜在订单是否已经掉进了对方的袋子里,但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客户面对无所适从的价格更加犹豫不决,就像面对不断下滑的股价没有多少股民会迅速出手一样。

与“无底价”相映成趣的是我们的消费者抢购某些东西的时候“不差钱”的出手阔绰。春节期间背电饭煲、背马桶盖,这不最近又在抢大米了,想必是要用日本电饭煲煮日本大米,最后坐日本马桶盖了。之前有不少品牌站出来声明自己的电饭煲、马桶盖不比日本的差,现在有更多的企业试图证明自己家的大米至少可以媲美日本300元一斤的大米。很多专家在讨论消费者是否理性抑或盲从,更多专家开始从专业的角度说明中国的类似产品品质同样顶呱呱。事实的另一面是,不少专家自己坐拥的是日本产品,更多的专家并没有仔细比较过被自己下过结论的对比产品。至于更多消费者用脚投票方式的选择原因非常简单:我们要买到国产国内品牌的同等品质的产品要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尤其是把被忽悠的概率计算在内的时候。

当“无底价”和“不差钱”的连续剧由同一群角色上演的时候,创新的挑战和对创新的呼唤才刚刚开始。以更少的付出获得更高的价值是消费者天然的内在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总是致力于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连接以上两个看似矛盾的需求与目标的持续动力是创新。消费者愿意为自己心仪的产品付出高价,其背后隐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可了产品背后蕴含的创新。低价本身不一定是创新的结果,而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以生存的名义出现的“无底价”绝大多数都和创新没有关系,因为它们很少是来自于因创新所致的成本降低。

按照德鲁克先生的论述,创新应该与看似宏大的目标相联系——创新要以成为领导者的目标为前提: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决定新技术或新行业的发展方向;或者创立领先于其他公司并永远保持领先的业务。杰克?韦尔奇在任CEO时为通用电气设立的著名的第一第二理论与经营实践原则,就脱胎于德鲁克先生对创新原则的论述。这样的目标其实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的陶瓷行业,以价格竞争为例,我们的落脚点应该是如何获得持续保持低成本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低价本身。或者说它是属于上述三个创新目标里的第三个。而在瓷砖行业,我们同样拥有成为标准制定者的机会,比如抛光砖,只是我们很少在世界陶瓷业范围内发出自己应有强度和力度的声音和行动。

创新又是很琐碎的小事情,“它们并不宏大,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而已”。创新所能得到的最大赞誉就是:“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太简单了,只是之前我没想到而已。”创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来自实践之后产生的绩效。

汉诺威的CeBIT 2015刚刚结束,主题是细微但非常有创新性的设计“D!conomy”,它来自于“The digital economy”,直译为“数字经济”。细看一下,会发现德国同行的发言和评论更具体而微一些,比如我们在热议“全世界都在工业4.0,中国已经被抛弃”,欧洲人却在《经济学家》杂志上说,“Made in China正前所未有的强大”。

市场越来越难,让我们从关注和落实琐碎的创新开始。

(责任编辑/庞杏华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