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言论 > 后供过于求时代的产业出路
后供过于求时代的产业出路
来源 : 陶瓷资讯     阅读 : 13630    作者 : 许学锋    2015-07-17

今年的这个上半年,我们听到了比以往多得多多的负面消息:讨薪要债、堵路封门、失联跑路、爆仓降价、限煤改气、熄窑减产、起火爆炸、游行抗租……负能量接踵而来,陶瓷行业怎一个苦字了得!一直熬到这流火七月,终于听到了“上半年的苦日子结束了,下半年冲啊”的呐喊。但“冲啊”虽好,该往哪里冲却还是个问题,而且是个方向性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后供过于求时代,陶瓷产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有幸经历了一个从资金短缺到资本过剩、从产品短缺到产能过剩的惊天大逆转。随着产能过剩时代的到来,供过于求就成了我国一个普而遍之的“新常态”。就我们陶瓷卫浴产业而言,这几年供过于求的警告虽早已不绝于耳,却一直被业界所置若罔闻。事实上好象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年年难过年年过”,所以大家对于所谓的供过于求总是习以为常、不屑一顾。一直来到这个供过于求之后的年代,姑且称之为后供过于求时代吧,探索我们这个产业的出路恐怕已是刻不容缓了。

愚以为要探索后供过于求时代的产业出路,是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问题,需要全行业人士的集思广益,需要业内有识之士的深思熟虑,或者也需要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争辩。时下各种论坛、各种会议虽亦甚多,可惜仍鲜有关注这一命题者。或者人们对于所谓之供过于求论早已多见不怪甚或麻木,是以笔者在“供过于求”之前特加上一个“后”字,以示有所区别而求得同业中人的垂注。对于这个问题,在下亦偶有思索略有思考。在此不揣冒昧向同业中人请教,也可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条 ,愚以为我们需要主动地压缩产能减少产量。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减产限产怎么办?那就提高门槛、收紧环保标准啊。其实这道理连小学生都好理解:谁对环境污染小就多生产一些,谁对环境污染大就少生产一些或者停产。据说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不自觉,所以要让环保标准、环保部门来当判官、来强制执行。近年业界对于提高限定排放指标的国家强制标准颇有微词,但笔者身边好些朋友却始终坚持这个标准还该再收紧一些。笔者相信如今这个应付“公车上书”、暂时有所调整的强制标准,今后仍会重新收紧而且会愈来愈紧,因为此乃调控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的最公平、最透明、最实在、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条 ,愚以为我们需要加快智能化制造的进程。因为智能化制造较之我们现时的人海制造,会更科学、更理性、更有计划,也更有利于投产前的大数据分析,从而可避免更多的冲动与盲目性。目前象马可波罗、东鹏、乐华这样的标杆型企业已经先走出了一步,接着还有新明珠、新润成、景业的大老板亦已打算要用机器人去造瓷砖了。以往产能过剩无人调控,盲目生产供过于求,然后竞相降价活动促销,累得要死也挣不了几个钱。随着陶瓷卫浴产业智能化制造的推进,这种情形或可逐渐有所改观。

第三条 ,愚以为我们需要在与艺术、文化相结合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敝人一直以为,用艺术和文化去整合建筑卫生陶瓷,乃是行业发展与提升的一个根本方向。因为建筑卫生陶瓷多为高产低值的工业化流水线产品,亟需注入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的元素,提高其价值同时降低其产量。记得早在2008年底,我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作过一个专访,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后来发表在2009年2月6日陶城报上的专题,大标题就是“建筑卫生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可以更好地融合”。时至今日,在这方面默默耕耘的仍只有马可波罗、东鹏等少数企业,和背景墙、马赛克、手工砖、裸眼3D艺术砖等少数产品。就整个行业而言,在下日益感觉到人们总是重技术而轻艺术,重网络而轻文化,浮躁不安而急功近利,少有思及产业之未来出路者。倘长此以往成了一种“新常态”,则我们行业的前景就更迷惘了。

(责任编辑/唐永谊)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