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言论 > 也说成本优势
也说成本优势
来源 : 陶瓷资讯     阅读 : 14523    作者 : 微语    2015-07-17

最近关于中国制造成本日益接近美国而正在丧失成本优势的文章在微信上传的正热。据称相关内容来自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比如“在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中,有三分之一计划或考虑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据估计,现在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新闻之类能被热传的内容自然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加之该内容虽然符合微信上大多数资料不客观或者不够客观的特点,其中不少内容还是靠谱的。笔者翻阅了一下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3年的一份报告,其中确实也讲到“随着美国迅速成为全球发达国家中制造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到2020年,美国将可以从其他发达国家如欧盟和日本通过转移夺回700到1500亿美元的出口份额,而届时从中国转回的更多的份额将为美国新增250万到500万个就业机会。”文中还提到“不少世界巨头如丰田、空客和西门子正在大规模地向美国转移生产设备以提升竞争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制造业与任何别的产业一样,每个国家的优势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令中国的企业压力倍增的是,中国的制造业目前既面临着一印尼、越南等后发国家的低成本威胁,还要面对美国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回归型优势的挑战。威胁与挑战本身并不稀奇,重要的是这些压力的来源。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享受着低成本的红利优势,说到底是以劳动力低成本带来的红利优势,也就是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制造业企业并没有积累起其他的优势和竞争力,如此,当劳动力优势迅速丧失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提到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时认为有三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中国的产业工人劳动效率低,二是中国物流成本高,三是美国科技发展带来更低廉的能源成本。

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中国实体经济长期的空心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在飞速发展赚钱的同时,大都没有积累起应有的创新能力,更没有建立起应对未来长远稳定发展的创新和参与严酷市场竞争的机制。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在中国市场支付很高的价格却买不到相应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怪现状。

在日本、希腊和拉美国家不断面临空心化和泡沫经济的问题的同时,我们却不无羡慕地看到以制造业立国的德国经济长期保持一枝独秀的发展状态。

在空心化的背景下,坚守比肩美国企业的制造业创新与成本竞争力的内功修炼,是每一个真正想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的必修课。

(责任编辑/唐永谊)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