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言论 > 微语:“金砖国家”杂谈
微语:“金砖国家”杂谈
来源 : 陶瓷资讯     阅读 : 16122    作者 : 微语    2015-07-24

与很多不着调的统计数据给人的表面印象不同的是,陶瓷业与很多别的制造行业一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正如很多同行所言,感觉比当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还要困难。就整个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市场而言,好像很有点美国市场一枝独秀的感觉。与此同时,部分媒体上开始出现大篇幅的有关“金砖国家”经济状况与发展模式的讨论,这和美国经济比较稳健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年代里,玩概念和制造概念逐渐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时尚,并显露出将要沉淀为文化的架势。来自海外的与中国有关的概念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概念大多是为了逐利而来,与我们自己玩概念的目的没有什么两样,“金砖国家”的来历就是如此。十几年前,高盛高管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制造了“金砖四国(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概念,后来加入南非扩展为“金砖国家”。十多年后,他说这些国家除了中国是“金”,别的都是“砖”。面对进入转折阶段减速的中国经济,不知他是否又要修改自己的看法。事实上,这位老兄还制造过别的类似概念,比如“迷雾四国”、“金钻11国”等。记得前几年跟欧洲客户聊天时,他们戏称自己受到了“欧猪四国(PIGS,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的拖累,生意很不好做。不同的是,“欧猪四国”是茶余饭后的笑话与谈资,“金砖国家”却在上流社会堂而皇之地四处登堂入室。我们制造业今天面临的压力主要原因是来自于长期的实体经济空心化或者说没有及时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他四个“金砖国家”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更大,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实体经济更加空心。

小处来看,这两年风云变幻中处境越艰难的陶瓷企业,越是概念层出不穷而产品竞争力江河日下的企业。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过硬的产品品质只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参与竞争的入场券,它并不能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最终命运。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状况更多地决定于企业的国际化运营水平。在前些年的产业链分工中,大部分陶瓷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走的是OEM的路子。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考虑品牌国际化的尝试。在这条路上,“金砖国家”的兄弟们没有为我们提供多少成功的经验,倒是美国老大哥的案例填满了我们的所有记忆。比如讲到中国,我们和老外都会很容易联想到长城、故宫,而讲到美国,更多的人会提到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而非白宫,德国、日本的崛起与国家的文化联想也大抵类似地由企业领衔。

陶瓷行业的品牌海外开拓之路,莫非也要由海外的朋友来启动?

(责任编辑/唐永谊)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