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中国经济网7月21日转载《每日经济新闻》报记者于垚峰所写的“11年两次落选‘瓷都’景德镇态度迥异”一文,又让笔者回忆6月3日《泉州晚报》刊登“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获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全票通过”消息后、曾担心景德镇人会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十年前将“中国瓷都”封给潮州时,引起强烈不满及准备状告;谁知此次竟演变呈景德镇人的一番谈资或笑语罢了!倒真未见触发景德镇人“争议”的敏感事情再现。
自然,笔者也在网上查阅是有过两天“口水战”。6月11日的《景德镇日报》引用景德镇学院外语系主任、教授郭小丽家的观点,称德化获评的“the world ceramics city”实为“世界陶瓷城”而非“世界瓷都”之言。但笔者在采访中与当地陶瓷、新闻界有关人士交流均认为:这十年随着国内一些产瓷区被争相“封都”,导致应珍惜的“瓷都”尊称本身贬值其意义;相比之下谁属真正的“瓷都”,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当初欲状告没有权威性的民间社团组织乱评,也是不服要争一口气。现今正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景德镇采访发现,无论是从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德化被评为“世界瓷都”显得还算平静和理性。”
的确,“虽然没要乱封任何头衔的景德镇,在陶瓷业界却是公认的无冕之王。”它凭借有千年制瓷历史、精湛的陶瓷工艺和灿烂陶瓷文化的深远影响,近年来反吸引更多来自全世界的游客。2万多名国内外艺术人才已扎堆景德镇进行学术研究、经营商业,他们被称作“景漂”一族。这群艺术人才成为继该市传统陶瓷艺术人才队伍和学院派陶瓷艺术人才队伍之后,以“景漂”为特征的第三支生力军队伍。为发挥景漂艺族在重振都雄风、推动景德镇陶瓷业在新形势下快速发展,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指导下,2014年6月成立了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以协调、服务、管理来自中外各地的美术家和陶艺家们。统计现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589位知名美术家、陶艺家入会,还有一大批具有潜质潜能发展空间的中青年陶艺家。
而身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的笔者更清楚,景德镇之所以能够让外国陶瓷行业特别尊敬,是因元代率先在景德镇高岭村发现高岭土和瓷石+高岭土二元配方,并促成硬质瓷产生。清朝康熙年间,法国耶稣会赴华传教士殷弘绪“因弄懂‘高岭’作用似人骨骼、瓷泥似人肌肉,景德镇制瓷配方掺高岭土让泥质密实、烧成促瓷变坚硬”乃中国又一项伟大发明享受声望。他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把景德镇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原料制瓷“秘诀”、制瓷技艺写信介绍给自己的祖国、进而推动欧洲直至世界掀起大规模仿制瓷器热潮,且使世界上开始认可中国景德镇为著名瓷都。法国的利摩日镇日后发展繁荣成为国际驰名的法国瓷都、有着“法国景德镇”美誉,给法、中两国民间科技交流史册,留存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佳话。而台湾产瓷的莺歌镇,也有“台湾景德镇”之美誉。
现在看来,全球经济化飞跃发展,促使人们越加明白以江西省浮梁县(历史上景德镇为其下属的一个镇)“高岭”村得名、久被国际通称又堂而皇之地摆放在联合国总部的高岭土应用范围几乎遍及宇宙,早从单纯瓷业转向造纸、橡胶、塑料、石油化工、耐火材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拓展;甚至连人见人爱的舶来品手机,相传采用一种LTCC技术把机内各类组件整合、缩小到瓷质电路板上,才获得轻薄之效果。它表明名列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的瓷器对人类文化科技进步作用,已经“愈来愈显示出来”。丰富史料也告示人们,虽然“高岭士”英文kaolin这一名词是由1869年曾到过景德镇高岭村考察的德国知名地质学家、首先撰文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李希霍芬先生创译和被命名为高岭土的国际学术名称,依据仍是殷弘绪首次传去西方的高岭汉语读音。同样,它也是景德镇高岭村民、更应该说是中国在粘土矿物学方面,对人类物质文明进步做出独特贡献的具体体现。殷弘绪算第一位开始“景德镇学”理论研究的外国人!高岭村现已成为世界制瓷人士朝“圣”之地兼旅游景点,高岭瓷土矿遗址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部门准备把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笔者记得6月16日还参观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发展局和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在该市美术馆举行联合主办的“景漂艺族——国家级美术家、陶艺家瓷上艺术展”,计有5个国家、港澳台地区136位中外陶艺家的近200件作品参展,它形象地演绎为拉动千年瓷都消费的新焦点镜头之一。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