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太白问道 ---拜访徐义生先生记

来源:陶卫网

阅读:169236

作者:张寅强

日期:2022-09-16

1.jpg


张寅强  号 墨石道人

1958年生于陕西省宝鸡千阳

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宁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经典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北京故土情传媒公司艺术总监

陕西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艺术研究院宝鸡分院副院长

    四十多年的书画学习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理论知识。2008年创作了《北京奥运公园全景图》,新华社、北京奥组委《奥运特刊》六张连载发表介绍。2010年《光明日报》国家重大题材报导,六、七版通版转载,各大网站转载。

    2010年创作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图》被陕西省政府主旨出版的《天下秦商》一书双页发表。2010年创作的巨幅《秦岭雄风图》被陕西省政府收藏、陈列。巨幅国画作品被宝鸡市行政中心收藏陈列。

    作品先后被宁夏博物馆、文史馆、展览馆、清华大学、郭味蕖艺术馆、赖少其艺术馆、陕西社会科学院等多家艺术单位收藏。为北京奥运公园、陕北黄帝陵、辽宁铁岭新城、河北唐山南湖公园、陕西嘉陵江源头风景区、姜子牙钓鱼台、陕北系列及宁夏系列山水进行主题性创作。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曾先后在北京、宁夏、山东、河北、陕西举办个人展览。

    2013年8月由宁夏自治区旅游局、展览馆、银川电视台联合主办《巍巍贺兰 张寅强中国画展》获得成功,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出版个人画册四种。被邀请参加重大笔会活动如黄埔情、海峡两岸退役将军书画展笔会,长安雅集、黄帝陵祭祖笔会,黄胄美术基金会大型赈灾笔会;为宁夏希望工程助学基金会捐赠书画作品十万元。

    被专业期刊《美术》、世界《华人》、《中国书画艺术报》及国家级、省、市报刊杂志报导、宣传、发表作品数百幅;被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精神文明网、城市建设网、清华大学网等网络宣传报导。


2.jpg

    

    七月,流火的季节。但海拔1500米的太白县城却没有那么热,清晨穿一件短袖衫还有点凉,借消暑之便,在周边画画写生倒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了。清晨从县城出发向东12公里来到了青峰山,我们应该是今天的第一批游人了。这里群山环抱,山石嶙峋,奇峰林立,草木茂盛,树木参天,修竹枯木,溪水潺潺。两山之间是一片平缓的慢坡地。一条旅游公路贯穿其中,直通深山处的景区.


3.jpg

     

    沿景区的栈道攀爬而上,穿梭在峡谷、巨石、疏林之中。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轰鸣的瀑布,绝峰出没处,天蓝如染,白云涌动。我想仙境也不过如此罢了!


4.jpg

     

    大自然之美是无尽的,人们能够看到的太有限了,这里的山路直通大秦岭的第二高峰鳌山之巅,可是能达顶者又有几人那?对青峰山我并不陌生,我听说过关于青峰山的神奇故事,它曾经让我梦绕魂牵,并把其传说整理添加,贯穿成了文字,可惜在传阅中丢失了,至今仍存遗憾之心!然我却在这里真正遇到了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家,徐义生先生。徐先生的山水画继承了长安画派何海霞先生的真传,深受人们喜爱,可谓名满天下。先生的学画经历可谓曲折而艰辛,所幸的是他受到了石鲁的教诲,李可染的亲传点化和几十年的艰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斐然,深受人们崇敬。


5.jpg


    几经周折,当站在徐先生面前时,我被先生的高大身躯,凛然正气、和谐可亲所震服。地道的关中汉子,可谓秦风秦韵秦之声,在陕西这块黄土黄河黄帝陵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其华木极天,弟子遍地。


6.jpg



    缘分这个东西,真让人捉摸不清,真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和徐先生寒暄之后,说明了我的来访之意,当先生知道我是他同学李春海的学生时便热情接待了我们,亲手冲了咖啡、夫人端来了切好的哈蜜瓜,我确实有点受宠若惊!                


7.jpg


    先生让我一边吃瓜,一边听他说话。李春海长徐义生二岁,李老师夫人王志敏也是他们同学,徐先生对两位同学评价很高,他说在人品方面真有古君子之风,什么事都会先替别人着想。这个我也有亲身感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森林法》颁布前后,林业宣传工作抓的比较紧,李春海老师在林业部宣传司工作,培训提高全国各地林业战线上的宣传人员成了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有了认识老师的机会,第一次在学习班上看李老师的作画,令我大开眼界,深受教益,可谓影响我的一生。我站在旁边一连看了两天,老师也为我画了一张,结果被别人拿走了。老师那几天刚好胃不舒服,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拿着画笔,一定要给我再画以上一张,而且要坚持画完,这让我非常感动。


8.jpg


    另一次在淳化写生,吃住在夜台山一户陶姓老乡家里,老师同我们三个同学吃住在一起,写生聊天,解惑答疑。五月天气遍野小麦已经杏黄,一连几天阴雨,山里还很冷,老师出门时带有一身运动服,他穿了一件上衣,把裤子一定要让我穿上,不穿还不行,天晴后我要去洗,他却硬是不让。老师的如此品德让我时刻铭记于心,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徐先生的一席话也印证了我对李老师的感受。我很早就有徐老师的画集,几十年来也是我学习的范本,徐老师的画品、人品、艺品都是我关注学习的焦点之一。徐老师和他的同学们可谓兰蕙之馨,誉满当代,也就不难理解了。


9.jpg


    徐老师博古论今,爱憎分明,就像他的画作一样,明快、响亮,清新自然,处处透出正大气象,一身古典文人的君子风度。并对画坛之怪像时有抨击。我隐隐中感受到徐老师在为我上课,这大概是讲画品与人品的辩证关系吧!几十年来,我一直对此节理解不深,在他这么不经意的聊天中,让我心头豁然开朗了。


10.jpg


    我虽然画画已四十余载,但总觉得作品稚拙,笔墨不精,加之写生稿只是个半成品,没敢拿出来让先生看,他却让我拿出册页,我诚惶诚恐,翻开当天画的写生稿递给老师,他从头到尾逐个看了一遍,然后稍等片刻后,继续说:看来你也是下了血本的,你在取材上进行了大胆取舍,在笔墨、构图上高度概括,画山轮廓只这么一笔,山形树木,什么都有了,这些都是你平时的实践领悟的结果,这些都很好。


11.jpg


    中国画家各自有各自的拿法(办法),所以有了各自的面貌,才有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春天,。学画从画古人,画老师、画自然、画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写心。在这么几个过程中,要明白每个过程的侧重点。老师的此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我反思,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悟到了那些?这对我们的治学至关重要。


12.jpg


    先生继续讲:唐代诗人司空图,在描述太行山时,有这么几句话“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蔼流玉、悠悠花香”把太行山写的如此之美,用字如此讲究,路如羊肠,翠薇环绕,似无却有的流水,珍贵的如同玉珠。花香飘忽。古人对生活的观察,描述细致入微,形容的这么美好,这也正是画家笔下的意境,正是我们要认真表现的东西。今天多少人在画太行山,但真正有多少人去深刻研究过,古人对太行山的感受,能把笔墨应用的如此之精,所以要学习古人,要善于观察,发现和表现最美好的东西,诗的意境就要从这些中间去找。让人们看到希望。


13.jpg


    社会在不断进步,画家需要探索的东西太多,连唐朝人都知道,把最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给予人们,何况我们今天更应该沿这个路子走。山河的雄伟之美,色彩的缤纷瑰丽,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描绘,挂在墙上也喜庆,人们也喜欢,有一种兴旺发达之气象。如果都是黑乎乎一片,苦、涩、干、丑,没有生机,这就与美有点偏离了。出手就是古人的那些,要我们今天的画家干什么?艺术作品一定要张扬正能量的东西,要给人美好享受。


14.jpg


    一直以来。好多理论文章都在讲文化与画家的关系,但却没有见过用实例去说,所以让人听后犯疑。徐老师这么一讲,一下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正是借鉴古人思想的明证吗?譬如认识太行山,眼见为感性认识,只有经过思考与借鉴,这样便成了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不正是画家追求的迁想妙得、创作境界吗?


15.jpg


    先生继续说:我的一位熟人看了咱宝鸡的一个画展后,这么评价说:你们画的都是人家圈羊圈猪的破窑烂房,一个苦字了得。的确共产党打江山得天下,很快迎来了全国欣欣向荣的社会风气和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不正是正能量宣传的结果吗?


16.jpg


    这些年社会风气的滑坡,也不正是文化上放纵的必然吗?怎么画与画什么,是摆在我们画家面前的任务,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这个大家都会说,然谁又去认真的思考过,无新内容、新题材,何谈新笔墨?怎么去随时代,去为新时代的精神写照。心中有了这个目标,你就有东西可描绘,自然就会出新笔墨形式。旧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内容的写照需要了,这个是给你说也是针对咱们宝鸡画坛说。


17.jpg


    先生的一席话,语重心长在侃侃漫谈中说清了人品与画品的关系。怎么画和画什么,继承什么与怎么创新的关系。听后确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听之非常受用。


18.jpg

时间真快,不觉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先生还将他手头的画册,回忆录、砚边笔谈等书籍相赠。感谢徐先生的谆谆教导!为了铭记于心将先生讲的和自己的理解,整理成文,以时时警示自己和同道。


19.jpg


(责任编辑/王军)

推广

相关阅读